12月20日報道境外媒體稱,中國從19日開始將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,把此前在北京等地試行的碳交易推廣到全國。首先以電力公司為對象,然后將擴大到鋼鐵公司等制造業。此舉將支
12月20日報道 境外媒體稱,中國從19日開始將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,把此前在北京等地試行的碳交易推廣到全國。首先以電力公司為對象,然后將擴大到鋼鐵公司等制造業。此舉將支持從燃煤發電轉向天然氣發電,有助于削減溫室氣體排放和改善大氣污染。
據《日本經濟新聞》12月19日報道,中國制定了到2030年左右將碳排放達到峰值的目標,碳交易將成為達成該目標的手段之一。中國自2013年之后,在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重慶、深圳、湖北、廣東等地進行了碳交易試點。
報道稱,在全國實行碳交易的計劃,最初是針對石化、化工、建材、鋼鐵、有色、造紙、電力、航空等8個行業,年碳排放量超過2.6萬噸的企業。此次主要針對電力行業,是因為沒有搜集各行業完整準確的排放量數據。于是首先從容易掌握排放量的電力行業開始,再逐漸鋪開。
中國政府希望通過電力公司的碳交易來削減煤炭發電。繼鋼鐵、煤炭之后,中國今年把煤炭發電納入削減產能的范圍,提出了全年淘汰、停建、緩建煤電產能5000萬千瓦以上的目標。
另據香港《南華早報》網站12月18日報道,中國將推出一項全國性方案,要求污染者為其造成的損害進行賠償,這是政府為解決該問題采取的*舉措。
中央政府17日晚宣布,這項以七個省份試點項目為基礎的《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》將于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國試行,目標是到2020年力爭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建立賠償制度。
報道稱,該方案將要求重大污染事件的責任企業對其造成的損害進行修復,或為進行修復的當地政府提供賠償。這些企業還可能因為對環境造成的損害而被處以罰款。
環保部有關負責人稱,這項改革將改變“企業污染、群眾受害、政府買單”的情況。
該方案將涵蓋大部分大氣、地表水、地下水和土壤污染,但不包括適用海洋環境保護法的海洋生態環境損害。
報道稱,環保部還將努力建立一個環境損害評估體系。這項新計劃將賠償權利人由省級政府擴大至市地級政府。這份指令還要求政府在磋商未能達成一致時對污染者提起賠償訴訟。
注: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告知并刪除。